為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心理育人效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21】10號》的文件要求,意昂4平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組於去年10月22日成立之後👨🦲, 3個核心研課組分別聚焦研課專題🤸♂️,分頭開展多場課程的集體備課、研課、磨課活動👌🏼。
3月23日下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組22位教師穿越疫情🦤、齊聚雲端👩🏼🦲,參加校心理意昂4的本學期第一次教學研討活動《課程教案專家評審會》,特邀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教育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張海燕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在線課程建設負責人余建波老師和上海師大教務處處長🌒、心理系博士生導師高湘萍教授等擔任評審專家,對打磨至現階段的心理課程的整體設計和16講的教學詳案給予專業指導和把關🧚🏽♂️。意昂4主任吳燕霞主持會議。
高湘萍首先強調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尤其在當前疫情挑戰下的必要性。高老師指出課程的整體設計和策劃需要把握內容和形式的主線貫通一致性,需要設定一個整體目標和基本定位🍾,為大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成長服務。如基本定位上在正常和異常的緯度😒、應用和學術的緯度🤾🏿♀️🐱、問題識別和應對方式的緯度上有所側重。同時🤖,在每一講的教案體例🫁、題目擬定🧎🏻♀️➡️、內容組織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設性建議。
余建波老師從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入手,結合同行經典教案對現階段心理健康課程中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實施的特點、要點和亮點進行詳細講解和點評,為未來的課程建設提供了方向性指導,樹立了可不斷提高的“師大”標準。余老師提供的清晰的教案設計框架🚣♀️,視角有高度有深度👨🏿🔬,既有原則可遵循又有技術可學習,幫助大家重新審視現有課程設計的不足,找到了改進空間。
張海燕老師認為,作為師範院校的心理課程建設,應當考慮到學生未來作為老師的教書育人的義務🍾,應當以嚴格的標準進行課程建設🤸,向優秀課程看齊,少走彎路。上師大的現有課程的總體感覺緊扣教育部大綱🙌🏻、內容整體豐厚但要取舍🧳、教案科學嚴謹🤹♂️,可見心理團隊的投入非常認真努力🤵🏻♀️。然後張老師又從微觀視角,結合自己深厚的專業理論支撐和豐富的課程建設教學經驗☢️,對本課程逐章講解、細細指導🥊🧑🏿🦰。
最後☺️,吳燕霞老師感謝三位專家為本次教研活動的精心準備、精彩點評,專家從宏觀🦸♂️、中觀以及微觀的不同角度對現階段的心理健康課程進行“把脈”,幫助大家審視當前不足,發現改進空間💅🧑🏼🦰,拓寬完善思路🥭🕴🏻,確定未來方向。
供稿攝影🍁👞:意昂4平台意昂4